祁门县:以实干实效 推动文旅深层次地融合发展

2025-02-24 系列产品

  文化和旅游既是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的重要内容,也在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近年来,祁门县充分发掘利用文化资源,加快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通过文旅融合更好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富民增收,不断为县域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增势赋能。

  祁红非遗手工坊开馆以来,吸引了不少省内外各地的茶人、游客前来参观,在非遗体验中感受祁红魅力。据了解,祁红非遗手工坊建筑面积4120平方米,馆藏300余件与祁门红茶相关的文物,坊内设有展示区、体验区和品鉴区等多个区域,全面展示了祁门红茶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与工艺和文化内涵。匠心打造的祁红非遗手工坊正是祁门红茶集团将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与旅游深层次地融合的体现,结合生态示范茶园和产业园,让茶园变花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真正的完成茶旅融合赋能产业发展。

  “祁门红茶非遗手工坊集文化展示、技艺传承、旅游体验和高端手工祁门红茶制作于一体,让游客从单纯的参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祁门红茶文化的理解与热爱。2025年我们将通过茶、文、旅融合延伸祁门红茶产业链,不唯文旅、超越文旅,提升品牌价值,助推祁门红茶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安徽省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治介绍。

  乡村想要实现“破圈”发展,要靠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数字游民”正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在全力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背景下,祁门县抢抓“数字游民”新机遇,整合资源优势,出台有关政策,积极引入项目。位于祁门县平里镇的祁民公社项目正是一个集住宿、社交、办公、生产于一体的“数字游民”社区,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吸引年轻群体前来干事创业,充满干劲的青年人也将善用他们的“新思维”,就地打造新模式、新业态来反哺乡村,给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祁门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特色产品,也在全省率先发布了数字游民生态圈培育政策,这些都深深吸引了数字游民在这里边工作边生活,我们祁民公社也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的现代乡土社区,结合当地产业链共居共创,让文旅休闲在祁门不仅仅是游览观光,还是一种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在地文化体验。”祁民公社编导麦东媛说。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和方式。悦享文堂故里度假区自运营以来,充分挖掘文堂村深厚文化资源和绝佳生态环境,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如荷家欢亲子游、文堂白龙会、神农祈福大典等,让亲子休闲、研学旅游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流量密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文堂故里是文旅企业和乡村一起发展共赢共兴的代表,随着度假区游客的不断增多,也带动了本地土特产的销售,像祁门红茶、黄精、字豆糖等都很受欢迎。2024年我们为村里带来了100多万的就业收入,我们还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合伙人。我相信今年,跟随文堂故里度假区的发展脚步,文堂村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大突破,用乡村文旅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悦享文堂故里度假区创始人余丽蓉表示。

  近年来,祁门县坚持文旅赋能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锚定文化、生态、乡村、康养、美食、民宿等多元旅游形态,相继开发“祁境寻茶之旅”“红与黑”等多条精品文旅路线,在游学课程培育、特色美食推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各类主题活动赛事打造等多领域持续深耕细作,不断推出系列文旅新场景、打造文旅消费新亮点,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我们将积极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努力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和具有非常明显时代特征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为建设‘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贡献文旅力量。”祁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见表示。(程晶晶)

  近年来,宣城金融监管分局将文旅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双向融合的主攻方向,借助“根植大黄山,面向长三角”双重叠加发展机遇,引导更多金融力量向乡村文旅倾斜,为乡村文旅“走出去”注入一泓活水。

  11月1日上午,祁门槠叶种航天育种茶籽交付仪式在祁门县平里镇的祁门红茶产业集团内举办,参加活动人员共同见证这1000克“天选之籽”荣归故里的“高光时刻”

  自2023年1月1日以来,滁州市以全省首部乡村旅游法——《滁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深挖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迎来八方游客,乡村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此外,小岗村还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加强完善旅游业态、优化乡村环境,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等共融共生,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杨亭村依托“绿色茶园、精品果园、生态花园、休闲乐园、宜居家园”的建设思路,走出一条“守绿强村、守绿兴业、守绿亲商、守绿富民”的农文旅高度融合,一二三产业高水平发展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