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文学

2024-09-20 行业新闻

   所谓茶文学,是指以茶为主题而创造的文学著作。包含了著作中的主题并不满是茶,但是有歌咏茶或描绘茶的美丽片段,都可视为茶文学。茶文学的内容有了:茶诗、茶词、茶文、茶的对联、茶的小说……等等。至于我国有关茶文学的著作有哪些,据统计:就茶诗词来核算:唐代约有500首,宋代约有1000首,金、元、明清和近代也有500首,一共加起约有2000首以上。

  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桔,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愈蟹婿。芳荼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泰,兹土聊可娱。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净。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姊字惠芳,端倪粲如画。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荼荈剧,揄扬对鼎历。

   ●晋代时,有一首重要的茶赋,便是杜育的《荈赋》: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润泽,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这首《荈赋》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专门歌吟茶事的诗词类著作,这篇茶赋和前面四首茶诗,构成了我国古代前期茶文化的文学根底。从这些茶文学著作中也可看出咱们国家茶业开展的史实,阐明晰汉代除了巴蜀以外,喝茶还未甚遍及。到了三国时期,东吴孙皓“以茶代洒”的故事虽撒播很广,但也只阐明晰孙吴地点的当地也有茶业的必定开展,在魏国所控制的华夏没有见到;而到了四晋时,时刻短的一致把茶传到华夏如左思这样的官宦人家了,随后又由于南北朝的割裂而打断。直到唐代今后,茶业才得到全面的开展,茶文学也就有了绚烂的效果。下面就举唐今后各年代,各具代表性的茶文学的著作和人物阐明。

   白居易的诗文俱佳,而诗尤其为后人所称诵,是中唐时期社会写实诗的健将,在他留世的2800多首诗作中,大约有60首能够看见和茶有关的句子。他的诗作中写到早茶、午茶和晚茶,更有饭后茶、寝后茶,可说一天到晚茶不离口,是一个爱茶且通晓茶道,识得茶味的喝茶大行家。

   白居易是怎样吃茶的呢?唐宪宗元和十二年,白居易在江州做司马,清明往后不久,老友忠州刺史李宣告寄给他寒食禁火日前的新蜀茶,生病中的白居易感触到友谊的温暖,欢喜莫名,就着手碾茶、勺水、候火、下末……品味新茶为快,而且写下《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麴尘。不寄别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诗中第五、六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麴尘”是吟咏点茶时势,与陆羽《茶经》所记煮茶法是相同的。而陆羽的《茶经·五之煮》则写出下面一段话: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行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夹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化华也。……” 所谓“鱼眼”即“鱼目”,是指汤欢腾的第一阶段,此刻水面上浮出如鱼目般的小泡泡,并宣布些微的声响。因而,白诗中的“煎鱼眼”是指自汤一沸的阶段到更欢腾的阶段,亦即进入二沸、三沸的阶段。而“汤添勺水”,即前录《茶经》所言,在二沸阶段舀出一瓢水,于三沸“势若涛溅沫”时浇入,这样就可略微止其欢腾,使其生成华。而“末下刀圭搅麴尘”的“末”,是指将饼茶碾成粉末的意思。作成末的用具,若据《茶经·四之器》所言则是“碾”。“圭”是指掬取粉不的“匙”,适当于《茶经·四之器》的“则”。 “麴尘”是指黄色的茶末。“末下刀圭搅麴尘”便是说用刀圭掬取已碾成粉末的茶,投入中拌和,适当于《茶经》“量末当中心而下”之意。白居易的吃茶法和《茶经》所语,大致是相同的。

   诗的最终两句,可见白居易对错常以自己的长于辨别茶而自得的。而白居易喝茶,对茶、水、茶具的挑选装备和候火定汤是很考究的。他烹茶用水爱用山泉流:“独爱一泉新引得,清令屈曲绕阶流”,但又不唯泉流是好,常常量体裁衣,挑选水品,有时用雪水泡茶:“吟咏霜毛句,闲烹雪水茶。”有时用洁净的渭河水烹茶相同觉得宝贵:“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白居易烹茶时总是仔细添汤勺水,静候水沸,喝茶时喜用白瓷茶瓯,细细品味,怀念朋友:“……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隆重来有佳色,咽停工馀芳气。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而茶,白居易最喜爱的则是产在四川的“蒙顶茶”:“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素交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德还。”诗、酒、茶、琴为白居易的日子增加了许多的情味。

   白居易任职江州司马时,还辟园种过茶。江州地近庐山,白居易十分喜爱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的云水泉石,曾筑草堂于此,茶园便在草堂旁。他有《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诗,有“架岩结茅宇,壑开茶园”的诗句。诗人在山上,结茅而居,辟茶园,听飞泉,赏白莲,喝酒弹琴,仰天长歌,感到舒泰而自足。

   穆宗长庆二年,白居易调到杭州任刺史,两年任内,他宠爱西湖的山清水秀,香茗甘泉,常邀诗僧吟咏品饮,留下了一则与灵隐韬光禅师汲泉烹茗的美谈。诗僧韬光与白居易常有诗文酬答来往。一次白居易以诗邀韬光禅师到城里来喝茶,然韬光嫌城里喧嚷,回一首诗回绝,白居易只得亲身上山访晤,一同品茶吟诗。杭州灵隐韬光寺的烹茗井,相传便是白居易当年的烹茗处。

   喝茶习尚到了唐代,逐步遍及开来,喝茶的人日多,喝茶方法日益考究,茶成为许多诗人、文学家酝酿、累积创意时不行或缺的物品。所以发生了很多有关喝茶的诗篇,其中最妇孺皆知的。首推唐代诗人卢仝的一着《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叫《喝茶歌》。

   卢仝,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人,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境贫困,吃苦读书,不肯仕进,曾作《月蚀诗》,讥讽其时宦官擅权,招来宦官仇恨。“甘露之变”时,因过夜宰相王涯家,与王涯一起遇害,死时才40岁左右。

   卢仝爱茶成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是他品味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著作,直抒胞臆,一气呵气。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拍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信件,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扰春风起。皇帝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 ,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兰交且在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龙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莲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习俗归去。山中群仙司下土,位置狷介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私函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这首诗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最初写谢谏议送来的新茶,至精兰交至为稀罕,这该是皇帝、王公、贵人才有的享用,怎么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被宠若惊之感:中闻叙说煮茶和喝茶的感触。由于茶味好,所以一连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时,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俗仙,写得浪漫极了。最终,遽然笔锋一转,转入为苍生请命,期望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用这至精好的茶叶时,知道它是多少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在山崖峭壁之上采摘来的。诗人等待劳累公民的苦日子能有尽兴,得有喘口气的一天。可知诗人写这首《喝茶歌》的原意,并不仅仅在夸说茶的神功奇趣,背面蕴藏了诗人对茶农们的深入怜惜。

   茶是香的,但唐代的茶农是辛苦的,贡茶准则则是朝廷给茶农套上的沉重桎梏。中唐诗人袁高,担任湖州太守时,曾直接担任督造顾渚贡茶,亲眼看到了茶农忍着早春的饥寒,男废耕,女废织,攀高山,临深崖,采摘新芽的艰苦,更直接目击各级官吏如狼如虎催逼缴茶的恶行,痛心的写下了一首五言长诗《茶山诗》。晚唐诗人李郢的《茶山贡焙歌》,对贡茶伤民的情状,更是做了精密的描绘。其时规则贡茶有必要在清明前送抵长安,从采茶到制成茶,到入贡京师,只要10多天的时刻,可真是急于星火啊!咱们的诗人卢仝对贪官以茶害农的恶行,相同愤激不平,不以为然,写下:“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的千钧一问。咱们的诗人虽号“茶痴”,但对贡茶给茶农带来的苦楚却一点也不“痴”。

   卢仝的《喝茶歌》喝茶习尚的遍及,茶文化的传达,起到火上加油的效果。自宋以来,简直成了人们吟唱茶的典故。嗜茶、擅烹茶的诗人骚人,常喜与卢仝比较,如明人胡文焕的诗句:“我今安知非卢仝,只恐卢仝相及。”品茶、赏泉、兴味酣然时,常以“七碗”、“两腋清风”代称,如宋人杨万里诗句:“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苏轼诗句:“何必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此常喜爱引证,如苏轼的《试院煎茶》诗句:“不必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希望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便是化用《喝茶歌》的诗句 而成。卢仝的这首《喝茶歌》是怎么遭到世人的敬慕与推重,就由此可知了。

   范仲淹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散文《岳阳楼记》名闻全国,他还写一首在茶文化史上与卢仝《喝茶歌》具平等位置的茶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章岷是范仲淹搭档。

   “斗茶”又称为“茗战”,是一套评论、辨别茶叶好坏的方法,它最先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档次的竞赛。宋代贡茶的根底在福建建安的北苑,头号茶也盛于此。然后经蔡襄的介绍,朝中上下偕效法比斗,成为一时习尚。每年到了新茶上市时节,茶农们竞比较试各自的机关报茶,评优论劣,争新斗奇,竞赛十分剧烈。范仲淹的《斗茶歌》,对其时盛行的斗茶活动,做了很精彩生动的描绘。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全国,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晚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参差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末盈禪,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谊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分圆中蟾。北苑将期献皇帝,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行攀,输同降将无量耻。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无愧阶前蓂。世人之浊我可清,千日这醉我可醒。屈原试与招灵魂,刘令却得闻雷霆。卢仝敢歌,陆羽须作经。阴森万象中,焉知无茶星。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芒。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诗的内容分三部分。首要写这些斗茶的成长环境及采制进程,并点出建茶的悠长前史:“武夷仙人从古栽。”中心部分描绘火热的斗茶局面,斗茶包含斗味和斗香,竞赛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所以茶的品第凹凸,都有公平的点评。因而,胜利者很满意,失败者觉得很羞耻。结束多处用典,烘托茶的奇特成效,把对茶的赞许面向了高潮。以为茶胜过任何美酒、仙药,啜饮后能飘然升天。

   蔡襄《茶录》中首要说到试茶时,应选用建茶中的上好白叶茶来比斗建茶经蒸焙做成饼状,所以在试茶前,要先用银碾将茶饼碾碎成细粉,再用筛罗筛滤,务必要碾得细,筛得密。

   斗茶之前的准备工作,除了将茶饼碾筛成极细的茶末之外,还须将茶碗及沸水准备好。水不行过沸,也不行不沸,假如水未煮开,冲茶时会起泡沫;水太沸,则茶易下沉。冲茶时,应先将茶末倾入炙热的碗中,再注少量沸水将茶末调匀。然后,缓缓灌水,再用有适当分量的匙子来混融搅和,务使茶末和水谐和成乳状,灌水通常到六分满就行了。由于,白茶自身极香,不须另外加珍果、冰片等佐料,加了反而会掩住茶自身的香味。

   斗茶最起码的要求是,茶末有必要浮在水面,而非沉积在碗底。茶浮是较量中的第一关,其次是比茶色。斗茶在原则上是用上好的白茶来斗,所以贵在茶色白。因而,斗茶碗宜用黑色的建盏。

   茶末和水若未用力拌搅,茶与水简单别离,发生游离现象,在碗壁周围构成一圈水痕。头茶时,往往以水痕先呈现者为输家;而茶面“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者为赢家。

   据明人冯时可的《茶录》记载,蔡襄对范仲淹《斗茶歌》中的二句诗“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有定见。由于,宋代以为极品茶以白色为佳,碧绿乃次级品。所以,蔡襄主张将“绿尘”、“翠涛”,改成“玉尘”、“素涛”才对,而范仲淹对此也称善。台湾木栅的铁观音茶来自福建安溪,而安溪茶与武夷茶是相同的体系,所以台湾铁观音茶的祖师张迺妙先生纪念馆中,高挂着《铁观音茶颂》,把这位宏扬武夷茶的先贤范仲淹也谱入台湾铁观音茶的前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