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双重驱动 浙江龙井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25-01-20 行业新闻

  )“春来无事,只为茶忙”。当下,正值春茶上市时,龙井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以及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再次吸引了无数茶友的目光,龙井茶市场的热度正在逐渐升温。同时,浙江龙井茶产区一片繁忙的景象,茶农们忙碌于茶园之间,把握住短暂的黄金采摘期。

  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历史近千年,是中国绿茶品牌的代表,也是最具浙江元素的“金名片”。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龙井茶品牌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龙井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抓手,坚持不懈推进龙井茶传统炒制技艺传承、标准化生产、数字化监管、品牌维权保真等一系列工作,有力助推了龙井茶市场拓展、品牌提升和茶农增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龙井茶产量2.68万吨、一产产值62.23亿元,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西湖龙井茶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来自狮峰山、龙井村、云栖村、虎跑泉、梅家坞等核心产区的西湖龙井,已正式上市。

  据了解,今年西湖龙井总产量预计约为625吨,其中,以“狮龙云虎梅”为代表的一级核心产区的产量仅为200吨。产量较上一年虽略有提升,但随之而来的市场需求也会增长,截至目前,西湖龙井的预售同比去年也提升了30%。

  杭州渤兰湾茶业有限公司坐落在西湖龙井茶主产区,拥有茶叶基地160多亩,可追溯“西湖龙井溯源专用标识”的茶园114多亩。“这些都是今年的新茶,我们的手工茶卖的比较好”。据杭州渤兰湾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丽生介绍,该企业主要推出手工和机制两个系列的西湖龙井产品,“这一款手工茶是省级非遗大师亲自炒制,有明显的兰花香,售价在5.8万元/斤,每年都供不应求。”

  林丽生表示,为保护和提高西湖龙井的优良品质,茶园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如茶园严格遵照市区农业农村局有机茶园标准管理,遵循“有机、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施菜籽饼有机肥,人工除草,不使用化学肥料,不使用催芽剂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催长茶树,有效保障了龙井茶的纯正口感和绿色健康属性。

  除了在茶叶生产源头严格把关,许多企业还积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以提升龙井茶的加工质量和品质。

  “从茶叶种植到生产再到客户手中,每一片茶叶都经由国家权威检验测试及多级技术锁鲜,我们是龙井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准用单位之一。”据嵊州市茶京堂茶业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该企业自有600亩省级认证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作为公共品牌越乡龙井的生产企业,还投资兴建了龙井茶数字化加工流水线,集龙井茶初、精制于一体,成为目前越州产区最先进的龙井茶数字智能化生产线,为企业生产出高标准、高品质的龙井茶提供了条件。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近年来,浙江格外的重视龙井茶质量安全和产品质量,大力推行适制龙井茶品种筛选、生态茶园建设、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数字化生产线加工、龙井茶精深加工等技术,产品合格率从始至终保持高位运行。与此同时,龙井茶加工作业规程也逐渐完备,龙井茶品质和标准化水平得到提升。

  实际上,浙江作为龙井茶的主要产区之一,随着茶园规模的扩大和茶叶产量的提升,浙江龙井茶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23年,浙江的茶园规模已经扩大到了311.7万亩,茶叶的总产量更是首次突破了20万吨大关,达到了20.2万吨,总产值高达287.1亿元。其中,名优茶的产量和产值分别占据了全省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半壁江山,高达54.5%和89.7%,名优茶产值比重在全国名列第一。

  记者注意到,在龙井茶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都有一个龙井茶专用标识,这就像是龙井茶的法定“身份证”,以“一证一码”实现“从一片叶子到一杯好茶”全流程追溯。

  据介绍,龙井茶于2008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法定产区涉及杭州、绍兴、金华和台州4市,覆盖18个县(市、区)的38.1万户茶农。“简单来说,只有这18个县市区按照龙井茶标准制作的茶叶可以叫龙井茶,另外的地方一律不能标注龙井茶字样,否则就是侵权。”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桑科科长陆德彪说。

  同时,消费者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获取该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基本信息、茶园管理记录、茶叶工艺流程、质检报告等等。

  浙江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透明公开的产品溯源信息极大地增强了花了钱的人龙井茶品质的信任感,保障了消费者权益,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透明化管理,让我们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安心,有力推动了龙井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品牌形象的提升。

  实际上,2022年,龙井茶品牌使用管理的数字化改革真正开始启动,目前已完成“浙茶香·龙井茶一件事”数字化应用,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申请、续展、变更等已全部上线,极大方便了企业办事。

  多年来,浙江省还十分注重龙井茶品牌集群的打造,借势地方公用品牌,积极探索和实践“龙井茶”母品牌与“大佛”商标、“越乡”商标、“千岛湖”商标等子品牌之间的有机融合。

  如龙井茶原产地新昌县的“大佛”证明商标和“龙井茶”证明商标在使用申请审核上的有效衔接,实现了“一次申请、二证同办”事项,既减轻了新昌县“大佛”龙井茶企业两次申请的麻烦,也较好地推动了龙井茶原产地公用子品牌与龙井茶母品牌的工作“捆绑”和无缝对接,提升了品牌整体形象和工作绩效。

  在此基础上,浙江各产区还紧密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优势,通过举办茶叶文化节、推广茶旅融合项目等方式,全方面提升龙井茶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如连续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浙江绿茶博览会和松阳中国茶商大会、新昌中国茶叶大会等茶事活动不断提档升级,为浙江茶叶做强品牌、提升影响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和创新实践,合力推动了浙江龙井茶“品牌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据浙江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目前,除西湖龙井外,大佛龙井茶、越乡龙井茶、千岛湖龙井茶已发展成为龙井茶旗下重要区域性品牌,形成了一个业界瞩目的龙井茶“品牌集群”。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西湖龙井、大佛龙井和越乡龙井的品牌价值分别达到82.64亿元、52.33亿元和37.6亿元,位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第7和第30位。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对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上一篇:柬京熟apkV4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