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悬赏十万元捉拿华克之13年后华克之偷走蒋介石的

2025-01-02 行业新闻

  是军队的眼睛,可以为全体指战员提供精确的方位,是军队指挥作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948年,人民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激烈的战场逐渐从解放区转移到统治的国统区。

  但是,当时条件非常落后,我军没有能够反映国统区有关的资料的,这给我军带来很多不便。

  好在,我们的情报信息员打听到,日本人在侵华战争时期,曾经制作过一批,日本投降后,没有将这些地图销毁,也没有将它们带回日本,而是将它们移交给了当局。

  为了寻找这批地图,我方上级机关把华南分局的潘汉年找来,让他担负这一重要任务。

  潘汉年领命后,二话没说,立即组织华南分局的领导开会,研究参与这一重要任务的人选和相关事宜。

  1935年11月1日,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各家媒体的新闻记者都派出记者前往采访。

  上午,与会人员参加完开幕式后,在会议厅门前集体合影留念,因蒋介石迟迟未到,时任行政院长的汪精卫只好带领全体委员拍照。

  这时,一名记者突然从箱式相机里掏出手枪,对着汪精卫“砰-砰-砰”连射三枪,汪精卫应声倒地,身受重伤。

  只是蒋介石看到出席会议的张学良、阎锡山等人都带着保镖而来,担心有人混在其中,所以,没有参加集体照相。

  汪精卫倒地后,现场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张静江滚倒在地,孔祥熙一头钻进附近的一辆汽车底下,多亏张继,眼疾手快,迅速绕到那名记者背后,将他拦腰抱住。

  戴笠自知事情重大,自然不敢怠慢,他很快就查到那名记者就是晨光通讯社的孙凤鸣,实际身份是王亚樵的手下。

  沿着这条线索,戴笠又查到晨光通讯社的社长叫“胡云卿”,是这次刺杀事件的策划者,当然,戴笠还查到“胡云卿”只是一个化名而已,真名叫华克之,同样是王亚樵的手下。

  戴笠一声令下,将与孙凤鸣和晨光通讯社有关的人员全部逮捕,唯独走脱了华克之,任凭戴笠及其身后的军统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戴笠知道后,马上派出精干前往香港缉拿华克之,这一次,戴笠悬赏重金10万元,并做出承诺:“不论死活,同样受赏!”

  华克之不是傻子,既然敢公开自己的位置,就不怕戴笠找上门来,他提前一步离开了香港,让戴笠的手下扑了个空。

  几年以后,在著名情报专家潘汉年的系统里,出现了一位名叫“张建良”的情报奇才,他神出鬼没,往返于上海和香港之间,多次在生死关头立下汗马功劳,甚至,还凭借自己的智慧,从日本海军陆战队少将冈田手里,成功骗出540板箱和194挺崭新的机枪,补充给新四军,解决了新四军武器老化、弹药匮乏的难题。

  从1935年11月策划“刺汪案”,到1948年被选为盗取绝密的人选,时隔13年,华克之还有当年之勇吗?

  他有一个连襟兄弟,叫陈光彬,当时是荣军教养院的院长,领少将军衔,曾在中央军校任教,关系很多。

  两人见面后,出于警惕的原因,华克之并没有直接说出此行的目的,毕竟,两个人的身份不同,背后的理想或许也并不相同。

  他们两个先是回忆起大革命时代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往事,然后,谈起国民政府的种种不堪,言语之中,陈光彬透露着自己对华克之的敬佩之情。

  华克之见陈光彬良心未泯,于是,劝说他帮助自身完成这次盗取绝密的任务。

  经过陈光彬的调查,这批由日本人制作的非常精确,蒋介石很看重,他专门在国防部第二厅设立了一个科保管这批地图。

  领取地图的程序很复杂,不仅需要办理多道手续,还要经过第二厅的厅长郑介民签字才可以。

  要想盗取地图,谈何容易?这不只是智慧和勇气的事情,还要有易于接近的社会关系才可以。

  这个人是陈光彬的学生,虽然官职不大,但是,能接触到这批地图,他就是保管地图的科室科长“程志锐”。

  但是,对于程志锐,华克之并不了解,要想通过此人搞到地图,就要做到优秀各种打算,甚至,还应该要考虑到程志锐会不会举报的问题。

  华克之和陈光彬分析,凭借陈光彬与程志锐的关系,跟他要一张、两张地图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要想把绝密的成批量地拿出来,恐怕就不是易事了。

  两人一番商量后,华克之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程志锐主动把地图献出来,但是,华克之了解到,程志锐有一定的野心,他一直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以求飞黄腾达,而现实比较骨感,国民政府只给程志锐安排了一个小小的科长做,眼看他的同学都升迁了,只有他还在与笔杆子打交道,这让他非常郁闷,平日里,颇有几分怀才不遇的怨气。

  针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华克之做好了收服程志锐的打算,他给陈光彬精心设计了一套说辞。

  慢慢地,陈光彬将话题转移到了时局上来,当谈到在最近的几次大战役中败得一塌糊涂时,程志锐感慨颇深。

  陈光彬见程志锐上套了,但是,还不放心,于是,他想再试试程志锐,他告诉程:“我准备与人合作,组织一支三万人的游击部队,帮助正规军作战,到时候,将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定会创立一片新天地,为争得一个生存的空间。”

  陈光彬察言观色,知道程志锐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为了笼络程志锐,他告诉程:“你可以跟我一起去打游击,到时候,给你一个师长干干。”

  陈光彬见时机成熟,便坦言道:“我知道你手里有很多有价值的地图,与其放在那里成为废纸,不如拿出来让它们发挥作用。”

  华克之见状,迫不及待地打开地图观看,地图上的城乡峰谷、山沟土丘画得非常全面,尤其远近距离也非常精确,的确是好地图。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困难程度并不亚于取得这些地图,尤其是,潘汉年还事先交代过,将这些地图先运到香港,从香港再运到华南分局。

  这是因为,当时,在前线战场,部队屡战屡败,所以,他们就想把后方的防范工作做得更加严密,邮局也好,海关也罢,只要是运送货物,国民政府都要派人严格检查各种物品,以防丢失贵重资料。

  所以,如果华克之没有可靠的运输渠道,根本不可能把地图安全地运送到香港,长期搁在自己手里,也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无法给我方战线提供较为可靠的资料,这与一堆废纸无异。

  在当时,国际上有一个规定,各国驻外使馆的邮件,只要通过该国大使签字,东道国的一切机构和个人均无权拆检。

  华克之所谓的办法是利用外国大使的外交免检邮袋,将这些地图运送至香港,这样的话,就能躲避国民政府及其的检查。

  华克之不能出面,毕竟13年前,自己是国民政府的“通缉犯”;陈光彬也不能出面,他虽然在国民政府工作,但是,毕竟与邮局和海关无关;程志锐自然不行,人微言轻,他没有能力办成这件事。

  不过,华克之从未向季常透露过自己的实际身份,即便如此,季常通过观察,也猜出了八九不离十。

  季常告诉华克之,自己会给他介绍一位对国际贸易感兴趣的驻华大使,让他提供一些便利。

  华克之说:“我们谎称要与大使的国家合作做一桩生意,答应让他们赚取大量的利润,然后,趁热打铁向他提出使用邮袋的问题,这样大使应该不会拒绝吧。”

  同时,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的祖国的出口贸易中,属西湖龙井市大宗生意之一,而且,在欧洲和北非等地都十分畅销。”

  他给华克之提议:“你可以假扮成杭州龙井茶的大茶农,向大使提出在他们欧洲开辟茶场,种植龙井茶,希望大使提供帮助,这样的话,大使肯定会愿意与你见面的。”

  这个主意听上去,非常好,但是,华克之对龙井茶的种植一窍不通,根本不了解种茶的经验和技术。

  如果是这样的话,外国大使与华克之见面时,就不能通过大使的考验,毕竟外国大使也是一位非常谨慎的人。

  他找来许多种植龙井茶的资料,整天在家看书、研究,尽可能地了解龙井茶的种植技术和经营方法。

  令人佩服的是,华克之的记忆力非常惊人,悟性也很好,短短几天就把这些资料翻阅完毕,与人谈起茶来,居然可以侃侃而谈、头头是道,甚至,季常出了许多道题目考他,都没有难住他。

  当着外国大使的面,华克之真诚地说道:“我们内乱形势不容乐观,我想把资金撤到国外投资龙井茶园,请您给予帮助。”

  话音刚落,坐在一旁的季常又起身替华克之担保,向外国大使说了很多好话,如此一来,大使同意了这次合作请求。

  于是,华克之又趁机提起:“我曾经带过一箱资料到欧洲,结果被海关扣留,这次运送龙井茶的资料必须另想办法才行。”

  外国大使不知是计,不假思索地答道:“可以将资料放在使馆邮袋里邮寄,到时候,先邮到香港,再转运出去;如果一次运不完,也可以分批包装。”

  季常见大使说到了点子上,赶忙补了一句:“我们大家可以将资料先寄到香港,交给驻港领事负责人鲁君。”

  就这样,这批珍贵的被分为5批运送到了香港,每次寄送都用蜡纸、纱布层层包裹,再用细针缝上,然后,季常在邮袋上用火漆加上图章密封,并用英文写明收件人。

  为防万一,季常与华克之一同来到香港,在鲁君的帮助下,取到了第一批地图,随后,他们又安全地取到了其余4批地图,最后,将这些地图辗转交给了潘汉年。

  后来,这批在解放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军指战员提供了可靠的地理资料。

  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做出贡献的陈光彬和季常两位人士,都没有等到新中国建立的那一天。

  寄出地图不久,季常在香港一家酒店的三楼坠落死亡;而陈光彬在建国前在香港病逝。

  至于华克之,他在1998年,以96岁的高龄走完了自己最后的旅程,安详地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和祖国大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CCTV5直播乒乓球!12.30至2025年1.5日央视乒乓球节目预告!

  张颂文摊上事了?被女星姜尘爆料出轨家暴,线年央视春晚路透,果然“春晚混子”又来了,网友:有他就不看

  七彩虹推出首款固态 U 盘 SC600K PRO,首发价 269 元起

  荣耀笔记本 X14 2025 战斗版发布:i5-13420H,32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