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介绍 新西湖十景与旧别离有哪些

  1984年,《杭州日报》社、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园林与名胜》(现更名《风景名胜》)杂志、浙江电视台、杭州市旅行总公司5家单位联合建议举行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全国各地有10万余人参与,共供给7400余条西湖景点,最终评选出10处景点。1985年9月起由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先后在10处景点竖立景碑或镌刻景名。

  坐落西湖东南面,高94米,景秀、石奇、泉清、洞美。山上有城隍阁,秀出云表,高耸壮丽。山道旁,有一组形态万千的岩石,因其酷似十二生肖而被称为“十二生肖石”。吴山山顶建有“江湖汇观亭”,站在亭中,钱塘江和西湖全景一目了然。在亭侧通往云居山大道上留有山茅观遗址,遗址旁留有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手书:吴山榜首峰。 春秋时期,吴国的南界由、云居、金地、清平、宝莲、七宝、石佛、宝月、骆驼、峨眉等十几个山头构成西南―东北走向的弧形丘冈,总称吴山。吴山不高,但由于刺进市区其东、北、西北多俯临街市巷陌,南面可远眺钱塘江及两岸平畴,上吴山仍有腾空逾越之感,且可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

  坐落满觉陇村、石屋洞前一带。满觉陇俗称满家弄,明清时盛产桂花,为西湖闻名赏桂名胜。抗日战争杭州沦亡期间,桂花树被很多采伐,仅剩少量农家屋前屋后几株老树。抗日战争成功后稍有康复。1950年后,新栽培一批桂树,至1955年前后,连同老树,数达万株,其间树龄最长的约200年,最大植株盛花年可收桂花一石,桂花成为当地乡民重要的经济收入。一代传一代,总算造就了这一片“金粟国际”。现在更是家家户户皆植桂,房前屋后,村内村外,满山坡,路两旁,举目皆是。每年中秋前后,满树的桂花竞相敞开,流芳十里,沁透内心。桂花种类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花朵细微而量大,怒放时如逢露珠重,往往随风散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树丛中,沐“雨”披香,别有一番意趣。

  玉皇山北向西湖,南近钱塘江,东接凤凰山,西连南屏、大慈诸山。山体挺立挺拔,山顶常有云雾飞绕,因此取景名为“玉皇飞云”。 玉皇山在南朝梁时已有梵宇,五代吴越国时经全面开发,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注册山东麓慈云岭蹬道,又建祭天所用的“登云台”及阿育王寺等梵宇。至南宋,寺庙更有所拓宽。明代,玉皇山寺庙改为道教官观,山顶福星观及慈云宫在清代极为昌盛。 玉皇山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海拔二百三十九米,腾空突兀,衬以蓝天白云,更显得山姿雄峻高耸。每逢如火如荼之时,站立山巅登云阁上,耳畔但闻习习之声,时有云雾扑面而来,飞渡而去。

  坐落五云山南麓的云栖坞里,为林木旺盛的山坞现象,素以深山古寺,竹径磬宣称胜。 康熙皇帝曾四到云栖,赋诗题额,并赐一株大竹名为“皇竹”,浙江地方官为此建“御书亭”、“皇竹亭”以记盛事。相隔43年后,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又六到云栖。清末今后,云栖竹林屡遭损坏,不复旧观。抗日战争杭州沦亡期间,竹林更遭滥伐,几近灭绝。1950年后,在杭州市园林部分护理下,竹林逐渐复壮,整修寺宇,拓荒茶馆。今日的云栖竹径,翠竹成荫,溪水叮咚,清凉无比。小径弯曲深化,潺潺清溪依径而下,娇婉悦耳的鸟声自林中传出,整个环境幽静清凉。

  九溪,俗称“九溪十八涧”,十八涧系指细流之多。坐落西湖西边鸡冠垅下。源发翁家山杨梅岭下,途汇清湾、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栖、清头和方家九溪,弯曲隐忽,流入钱江。 1947年,闻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两次到九溪作冰川调查,发现古代冰川遗址,以为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第四纪时,杭州西湖尚为一片冰雪国际,当时下龙井是一处储水盘谷,接受很多冰雪,经九溪十八涧东南流出,构成九溪十八涧峻险地段。民国期间,九溪十八涧一带有二、三私家茶庄,卖茶水并供给西湖藕粉、桂花糖等。茶庄所备桌椅不多,春秋佳日,游客以涧边石块权充桌椅。1975年今后,园林部分分4期改造和新建九溪菜馆、茶馆、接待室;收拾山林环境,疏浚泉池,筑塘坝,架画桥,布蹬道,造亭子,扩展旅游面积。

  坐落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黄龙积翠”一目,“黄龙吐翠”景名脱胎于此,用一“吐”字,杰出贴泉池巉崖间龙口喷水,珠帘倒挂的特有情形。 黄龙洞在宋、元、明、清代皆为释教名胜,民国初期改为道观。此处前为庭园,后有洞壑,融真山假山,天然风光与人工建设为一体,为期上雅幽园林之一。1985年,集宗教文明内在与寺观园林现象于一体面的黄龙洞辟建为仿古游乐园。黄龙洞山门到二门之间,有一段长而弯曲的游步道,古木修篁,花草清池,矮墙漏窗,颇多可赏景象

  坐落西湖西南的风篁岭山。五代此地建有龙井寺。相传龙井与海相通,因海中有龙,故名。且龙井之水,亦非常独特,搅动时,水面会呈现一条分水线,似乎游丝摇摆,然后渐渐消失。龙井不只有名泉、名景,还有名茶。龙井茶为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有“色绿、香郁、形美、味甘”四大特征,为茶中极品。 龙井品茗在北宋已成习尚,元明间,人多以游龙井品茗为乐。清代,龙井茶列为贡品,名誉益隆。清乾隆皇帝曾到此采茶种茶,老龙井还留有“十八棵御茶”遗址。乾隆还将过溪亭、涤心池、一片云、风篁岭、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定为”龙井八景”。

  坐落大慈山下的虎跑泉,是西湖众多名泉中的俊彦。虎跑泉的得名,始于“南岳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的释教神话传说。传说唐代高僧性空曾住在虎跑泉地点的大慈山沟,见此处风景优美,欲在此建寺,却苦于无水。一天,他梦见二虎跑地,清泉涌出。次日醒来,公然发现甘泉,此泉即被命名为“虎跑泉”。 虎跑泉在地质学上属裂隙泉,水源旺盛,水质优秀,其构成与当地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有关。虎跑泉与龙井、玉泉、郭婆井、吴山大井,并称杭州五大“圣水”。更因虎跑泉水质特别纯洁,世人将虎跑泉与龙井茶叶称为“西湖双绝”。

  西湖有三座人工岛屿: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北塔基),阮公墩。阮公墩是清嘉庆五年(一八00)浙江巡抚阮元掌管疏浚西湖后,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岛的,故后人称之为阮公墩。为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岛。 1981年,岛上建环碧山庄。庄内揭出大旗于林杪之上,随风招摇,颇存古风。岛中心为一片林间空地,偏西北由厅堂、曲廊、矮篱、柴门组成院子。东南岸边为船埠,东北部岸边置一用杉树皮结顶、棕榈作柱的圆亭,取名“忆芸”(留念阮元意思)。小小岛屿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讳饰在花木丛中,犹如碧玉盘中一颗晶亮翡翠。“阮墩环碧”景名由此而来。整个环境,远山近水,开阔明亮,清逸幽静。

  宝石山为西湖北岸屏障。这儿的山岩呈赭赤色,岩体中有许多闪闪发亮的赤色小石子,每逢阳光照射,满山流韦纷披,尤其是向阳或落日红光洒沐之时,格外耀目,似乎数不清的宝石在熠熠生辉。宝石山正因此而得名。 宝石山东巅,保俶塔高耸挺秀。原为九级砖木结构,现在的砖砌实心款式,是1933年重建时仿自清代原样,虽不能登临了,却以其美丽的“容颜”和所在的显要位置而成为引人瞩目的西湖胜景标志物。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方式,展示泉州在补齐养老工作短板,提高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