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识 茶诗唱和越千年

  千年前的一个冬天,唐朝的两个闻名诗人进行了一场独具匠心的竞赛。之后千年,也没有比出凹凸与输赢,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几百年后,又有两位诗人也参与了这场竞赛,那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竞赛呢?

  皮日休,字袭美,晚唐诗人、文学家,咸通八年(即公元867年)进士及第,历任作品佐郎、太常博士等职。其代表作有《正乐府十篇》与《三羞诗三首》。与老友陆龟蒙多有唱和,向来与其并称为“皮陆”。

  皮日休与陆龟蒙于姑苏相识,成为终身的茶友与至交。两人有着许多的共同点,比方两人都文采斐然,但宦途不畅;都想归隐却心胸全国;都爱茶且孤僻等等。

  两人均极爱茶,可称之为“茶痴”。姑苏城、甫里小镇、顾渚山、太湖等当地,便是他俩常常团聚煮茶往来的当地。两人经常相邀共饮,茶酒不由,诗和不停。

  皮陆之间的这场竞赛,跟茶和茶文明有亲近的联系。唐时,文明、经济繁荣兴旺,喝茶之风盛行。大江南北茶馆树立,寻常百姓也开端喝茶了。一千年前的唐朝人喝茶和今日的喝茶仍是有不同的。唐代茶的品种有茶饼、散茶、末茶、粗茶等,但最盛行的是茶饼,喝茶的办法也因人因地而不同,有“痷茶”,还有一种叫“煮之百沸”的办法。而其时在文人墨客中最盛行的方法叫“煎茶法”,或许可称之为“唐代煮茶法”。详细的过程是“灸茶、碾茶、罗茶、备水、煮茶”。煮水又分为“三沸”,即“初沸水、二沸水、三沸水”,也便是“三沸煮茶”。喝茶用的茶碗最好是邢窑或许越窑的。这一点在后来出土的唐代法门寺地宫中的唐代茶具便是明证,唐代喝茶的杂乱和考究从中也可窥见一斑。

  话又说回来,一千年前的某一天,皮日休喝茶时觉得茶好、水好、茶具好、心境好,故诗兴大发,凝思聚气,趁热打铁,写成了闻名的《茶中杂咏》十首诗,这十首诗每一首都环绕喝茶的某一个方面来独自写,即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皮日休写完之后,意犹未尽,神清气爽地寄给他情投意合的茶友陆龟蒙,心想:“老陆啊,咱们不都是爱喝茶吗?看看我这十首诗怎么样啊!”

  不久,收到皮日休的十首茶诗后的陆龟蒙,也写下了《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相唱和。这就有了撒播千年的两组相同标题的二十首茶诗,在我国文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读者或许会问,皮日休为何想起写这十首茶诗呢?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这样写道:“茶之事,由周至今,竟无纤遗矣。昔晋杜育有《荈赋》,季疵有《茶歌》,余缺然于怀者,谓有其具而不形于诗,亦季疵之余恨也。遂为十咏,寄天随子(即陆龟蒙)。”意思是说他用诗的方法来表达采茶、煮茶、品茶的全过程,写好之后,寄给朋友陆龟蒙。

  笔者特从两人诗中各选出两首来做一个比照,供读者赏识。选取皮日休《茶笋》和《煮茶》两篇。

  《茶笋》“褎然三五寸,生必依溶洞。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这首诗的粗心是:茶笋只要三五寸高,成长有必要依附在溶洞邻近。冰冷时似乎会变成赤色的铅,温暖时又好像会融化成紫色的汞。形状圆润像玉相同光润,口感脆嫩如仙液结成的果冻。每次看到它时都感到舒畅,似乎南山上挂着幽丽的梦境。

  《煮茶》“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这首诗的粗心是:取回甜美的清泉,煮至火候正好,汤面现出蟹眼小泡,宣布松鸣声时,茶沫已呈翠绿色。结尾处,诗人还向嗜酒者温馨提示——倘若以茶代酒,可免酩酊大醉之苦啊。

  《茶笋》“所孕和气深,时抽玉苕短。轻烟渐结华,嫩蕊初成管。寻来青霭曙,欲去红云暖。秀色自难逢,倾筐不曾满。”这首诗的粗心是:茶笋所孕育的和气深远,茶芽抽出时矮小如玉苕。茶的嫩芽似乎由轻烟的精华凝聚而成,嫩嫩的花蕊也非常美观。作者还描绘了清晨时分,茶笋周围的风光,借以杰出茶笋的俊美之色,说是即使用筐篮也无法装满。

  《煮茶》“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这首诗的粗心是:在空闲之余坐在松树间,坐看烧松枝煮茶。有时茶汤欢腾时好像浪花,茶叶像是蓝色的花瓣。心里的清新之感倾注而出,疲倦瞬间如尘土般散失。结尾处,作者着重煮茶时或许不想再看其他书,只合适拜读几页仙家的经典,烘托出喝茶让人身心健康,登上典雅的精神境界。

  皮日休和陆龟蒙这对爱茶的老友,他们之间的斗茶竞赛、唱和,好像一幅缓缓打开的生动详尽的连环画,详细描述了唐代制茶、品茶所需茶具的图貌,也能说是用诗的方法对陆羽《茶经》的别的一种注释或许弥补阐明,给咱们子孙留下了解唐代茶史的宝贵材料。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几百年后,这一场竞赛的成果依然是未见凹凸,这时却又有一个人也参与进来。即1534年,明代闻名的大画家文徵明,因病无法参与朋友的茶会而感到遗憾时,老友为其送来了春天的新茶。品着品着,这位大画家茶兴浓时,灵感一来,就画了一幅《茶具十咏图》,还以六百年前的皮陆唱和茶诗为韵,也题了茶诗十首,与当年的两位诗人隔空唱和、竞赛,这又成了穿越几百年的三人赛!

  这儿选取文徵明的这首《茶具十咏·煮茶》“花落春院幽,风轻禅榻静。活火煮新泉,凉蟾堕园影。破睡策功多,因人寄情永。仙游恍在兹,悠然入灵境。”这首诗勾勒了春天煮茶的惬意场景,晚风吹拂下,月光照在庭院中,用泉流煮茶,然后又品茶,悠然自得中茶驱赶了睡意,诗人感觉自己此时似乎身处灵境,成了仙人。写出了诗人在煮茶品茶中远离了俗尘的日子和淡泊的夸姣心境。

  日出日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滴滴答答的前史时钟又走过了两百多年,到了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即1772年的一个春天,又是新茶采摘时,心境不错的乾隆在赏识文徵明的《茶具十咏图》时,也写了十首相同的题茶诗,收录在《御制诗四集 卷一》中,感兴趣的朋友可找来读一读。

  仅仅是品茶需好的茶具,由于个人的雅趣,皮日休与陆龟蒙不经意间,一次唱和;几百年后,文徵明、乾隆也参与其间,这是一场独具匠心的茶游戏、茶竞赛,它撒播千年,至今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留下了千年文坛美谈。

  前史上,他们以茶会友、以茶唱和,这是多么异样的竞赛,这也是一场很有含义的竞赛,这是文明传承的一种方法,也欢迎当今的茶爱好者参与这场竞赛,使这场竞赛持续传承下去,使中华茶文明愈加发扬光大!(文/霍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