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时间:傳承創新 百年紅茶百年紅
2024-10-11 冲泡方法
夏天,來到福安市城陽鎮岩湖村茶王街,整個街區人頭攢動,街口牌坊上“中國紅茶之都”幾個大字分外夺目,這“中國紅茶”指的便是坦洋时间。
坦洋时间茶創制於清朝末年,遠銷東南亞和歐洲,1915年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茶界权威張天福老先生曾盛贊“坦洋时间,馳名中外”。百年匠心傳承,坦洋时间幾經沉浮,卻從未在歲月更迭中塵封,依舊名列“閩紅”三大时间紅茶之首。
福安產茶、制茶歷史可追溯到唐代,至宋代已成為福建首要產茶縣之一,明清時期茶產業已初具規模。福安社口坦洋村茶人在閩北紅茶的基礎上研發出獨具特征的“坦洋时间”紅茶,獲得市場青睞。
坦洋时间制造技藝具有復雜性、獨創性和科學性,加上以原產地的優質菜茶作為质料,制造出來的紅茶,無論口感、風味,還是外觀都讓人耳目一新。坦洋时间制造技藝迄今已傳承160多年,现在坦洋时间茶制造技藝已入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明遺產代表性項目,認定了一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薪火代代延續,他們始終熟練把握坦洋时间茶手艺制造技藝,領悟萎凋、揉捻、發酵、烘焙各個工序中茶性的轉變。“焙干后的毛茶還要經抖篩、撩篩、揚簸、揀剔、拼配、復焙等各項精制工序,方能制品。”坦洋时间茶制造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鄭培明說。
“紅茶制造從萎凋、揉捻、發酵、烘焙到精制加工,最终拼配出制品,這一流程雖然有必定的操作規范,但有些制茶過程是無法用文字表述的,隻能靠實踐經驗去探索、去體會”鄭培明的兒子鄭國现在也“子承父業”,從西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畢業后,他自主創業,研習和发掘各味茶的制茶過程和品鑒過程。
在創新中傳承,鄭國獨創的“養和醒”制茶工藝,意為:“養”茶之清鮮,“醒”茶之色亮、香清、味醇,便是強調傳統經驗加上合理的創新,並回歸山水本性,讓茶來述說山水的故事。
和鄭國一樣接力紅茶技藝的,還有“90后”青年陳曉。2016年,在對茶文明的求知和熱愛中,陳曉正式踏入了茶行業。现在,她是“曉姑娘的茶”茶葉品牌的主办人,經營著一家淘寶企業店和一家天貓旗艦店。
與鄭國不同的是,畢業於商業設計與市場營銷專業的陳曉,更垂青品牌文明的打造和銷售途径的與時俱進。2020年10月,陳曉在參加坦洋时间非遺技藝班學習后,認為“坦洋时间”品牌不僅有歷史,更有繁復精細的勞動才智,是每個時代的創新與精進,累積疊加帶來的文明價值。
陳曉在“坦洋时间”紅茶外包裝上進行了優化,以坦洋村的百年廊橋為設計元素,涵义傳承與連接,產品定名為“有福同安”,寄願:福氣、安全。
陳曉父親是位老茶人,創業路上父親曾帶她跑遍社口鎮以及老家范坑鄉的各大山頭。她意識到,家鄉雖然茶好,但當代年輕人卻對此缺少認知。本著把茶推廣給更多年輕人的初心,她決定將自己的茶產品在日子之美的體驗感中下功夫,在包裝設計中進行改變和創新,希望能呈現一個多彩的风趣的茶国际給年輕人,讓與自己同齡的、更年輕的人愛上茶。
现在,有了像鄭國、陳曉這幫“茶二代”的傳承,百年坦洋时间在匠心傳承中續寫著新的故事。(張文奎 陳泓)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下一篇:利川时间红茶